《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为党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陈望道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精英,迅速完成了世界观和信仰的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真理播种、中国工人运动启蒙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者。
在我省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里,展示着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和参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内容,每天吸引着不少参观者。成立于1959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团大会在嘉兴南湖闭幕而建造的一座纪念性建筑。
现场声:宣誓
1920年5月,陈望道在上海担任《新青年》编辑,并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酝酿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它同混杂在社会主义宣传中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流派之间,不可避免地呈现越来越尖锐的对立和矛盾。从1920年夏天到1921年上半年,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接连发表文章,向马克思主义发起进攻。在这场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革命与改良的激烈斗争中,陈望道以《新青年》、《觉悟》等杂志为平台,坚定地站在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一边。他参与了把《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机关理论刊物,还将《觉悟》转变为党的外围刊物,对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言论、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还是《共产党》月刊和《劳动界》杂志的编辑,对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进行了有益尝试。
为唤起广大民众的觉醒,陈望道还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介绍国外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的先进经验,通过广泛地组织、宣传,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他在外国语学社、平民女校担任文化教员,为党培养了一批早期革命干部。
同期声原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陈望道的学生陈光磊
翻译共产党宣言,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劳工部长,一起办学校,办杂志,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党成立做准备。
1921年7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上海后,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取得联系,建议尽快召开一次全国代
陈望道脱离了党组织后,从一名职业革命家转为文化教育工作者,但他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变,在党外继续为党效劳,从事各种革命活动,直到新中国成立。明天,请继续收看“信仰的味道”第五篇:扬帆嘉陵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