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30日讯(记者 蒋守洋 楼雅琪 朱宇婷)义乌的喜庆、民俗点心品种多样,花样繁复,但要论起最为普遍的,则非义乌馒头莫属。
义乌馒头,在苏溪、佛堂、赤岸、下演等地都有制作,但其中又以上溪吴店的馒头最为有名。
义乌民俗的“百搭之王”
“馒头抛到东,先敬大仙鲁班师;馒头抛到南,神仙都得安慰;馒头抛到西,人人都来品尝;馒头抛到北,四面八方财都来”。木匠蒋云潮每唱一句,梁下的众人会大声答上一句:“嗬”!第一把馒头便抛了下去。
在义乌农村,但凡有新居落成,乔迁之喜那天,新房子张灯结彩。房子的主人会在楼顶向楼下抛馒头、糖果等食物,向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分享自家的喜悦。馒头用红色塑料袋包装,两个成双地装在一起,寓意红红火火、成双成对。
馒头,是义乌城乡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必用的点心品种,也是民间礼俗中必步可少的用品,在生日、婚宴、寿诞、百年和竖屋(建房上梁)以及其他风俗中亦是必备物品,民间祭神、祭祖时少不了它。
馒头,几乎是义乌所有与传统有关的民俗活动的“百搭之王”,用途之广,其他点心莫能与之相比。
义乌人饭桌上的“头道菜”
过年过节、嫁女娶亲、婴儿做满月、过生日等,馒头是回礼的必备物品。办“红白喜事”时,桌上必有一道馒头菜。在给长辈祝寿时,还有造型精美的“寿桃馒头”。
义乌馒头的吃法有很多种。
拿一个刚出笼的馒头蘸着义乌红糖,看着红糖慢慢融化,从固态变为液态,轻咬一口,甜入心里。
有时馒头稍硬了,义乌人则会把馒头放在锅中,小火煎烤,淋上少量盐水,烤至金黄色,外脆里嫩。
当然,义乌馒头最常见的吃法就是馒头夹肉。拿筷子在馒头上挖个小洞,然后挑块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放进去,再把馒头轻轻对折,咬上一口,松软的馒头配上软滑的东坡肉,香气四溢,特别有满足感。
没有了馒头夹肉,义乌人的筵席是不完整的,馒头夹肉已成为义乌传统宴席中必不可少的经典菜肴,民间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它。饭桌上的第一道“大菜”必是那寓意着生活蒸蒸日上的热气腾腾的义乌馒头。
带着酒香的吴店馒头
吴店馒头是义乌传统美食代表之一。在吴店荷市18号,中国义乌网记者找到了远近闻名的吴根禄、王翠仙夫妇,他家的馒头以品质优良、清香可口、形美松软而出名。
制作吴店馒头的工艺十分讲究,从选面、和面、揉面、成型、发酵到蒸制出笼,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做出色香味美的馒头。
选用上乘面粉,加食盐和面,之后醒面。醒好面后,将面切成条,用手抓成一个个面团,制成椭圆形的馒头胚。随后,放入蒸笼加温蒸制,一层层的笼屉最高可以放到二十多层。
不过,吴氏夫妇的馒头还有一个“独家秘技”,那就是用精糯米做酒酿,以酒酿的汁来作为和面的调和剂和馒头的发酵剂。王翠仙告诉中国义乌网记者,酒酿的发酵时间必须要掌握精准,否则味道就会发生偏差。
而整个制作工艺中,最奇妙的要数戳馒头了。馒头蒸好后,一打开笼屉,吴根禄就会飞快地在每个馒头上戳一下,空气就会进到馒头里,原本瘪瘪的馒头就撑得“圆鼓鼓”起来。
吴店馒头的皮韧性十足,可以整张撕下,吃起来细腻而有嚼劲,并且还带着若有似无的甜酒香。掰开馒头,内部蓬松似蜂巢,捏上去极富弹性,可以说,一个馒头就是一件艺术品,
对做了三十多年馒头的吴根禄、王翠仙而言,做馒头或许只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活计。然而,对于更多人来说,吴店馒头,则承载着一份特别的乡情。